博客

利用 MegEngine 分布式通信算子实现复杂的并行训练(中)
作者:周亦庄 发布日期:2021/04/26

点击此处查看上篇文章:(上) 利用 MegEngine 分布式通信算子实现复杂的并行训练

三、简单参数并行

介绍完 MegEngine 的通信算子,我们来了解它们如何使用。首先,让我们从简单参数并行开始,它只涉及 AllGather 这一通信算子。

img

简单参数并行是怎么一回事?我们先用一个简单的全连接层(即矩阵乘法)来回顾一下数据并行——数据并行中,W 是我们的模型(即我们的权重 weight,每张卡拥有一份同样的拷贝),x 是数据。数据并行要求我们将数据平均拆分到每张卡上,2 卡拆 2 份,即 x0 和 x1,4 卡则拆成 4 份,依此类推,各张卡分别进行矩阵乘法计算,得到对应的结果 y。

简单参数并行本质是数据并行的优化?我们不必在每张卡上都放完整的模型,而是只放部分模型,只有在我们需要(即前传)的时候,把分散在各张卡上的参数收集(AllGather)起来参与计算。

如何实现?我们在做矩阵乘法操作之前,先对参数进行 AllGather,从各个节点上收集被我们拆开的参数,AllGather 以后每张卡都有全部的权重了,计算就变得和数据并行一模一样的。所以,简单参数并行的核心操作就是 AllGather,本质用通信来节省显存。

为什么能节省显存呢?我们现在把整个求导过程也画出来了,我们知道在训练一份参数的时候,它其实是会占掉三份显存——参数一份,梯度一份,优化器的 momentum 一份,所以一个参数量 1 million 的模型,如果我们使用数据并行,会占用 3 * 4G = 12G(1 million fp32 类型的数据占用 4G)的显存,那我们一张 2080ti 就完全没有显存可以用于训练了。

img

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这张图,我们在前传的时候做了一次 AllGather,在反传的时候,我们知道 AllGather 的导数是 ReduceScatter,所以,它反传的时候会进行一次 ReduceScatter 。这和数据并行不一样,数据并行前传不需要通信,反传需要进行 AllReduce这是他们的区别。

我们用 MegEngine 写了一套数据并行和简单参数并行的代码,它们有三个不同:

  • 一个不同是它们的前传是不一样的——右边(简单参数并行)就是要做一次 AllGather ;
  • 还有一个不同就是他们在参数初始化的时候。在数据并行中我们需要参数同步,所以我们要 Broadcast,但是在简单参数并行里面,我们需要的是参数分发,所以用 Scatter,就把它们给分发出去。
  • 最后一个不同就是在求导的时候,求导的时候在数据并行当中我们需要进行 AllReduce(MegEngine 使用 AllReduce callback 来支持数据并行),但是在简单参数并行里面不需要进行 AllReduce,自动微分器会负责反传时正确调用 ReduceScatter。

img

四、层内模型并行

层内模型并行在原理上更加复杂。我们刚才讲的参数并行,它其实是一种层内模型并行的一种特例,因为它非常的简单,只需要对参数进行 AllGather。实际上我们的层内模型并行还有多种不一样的实现。

img

上图给出了完整的矩阵乘法、数据并行和两种模型并行的实现。

我们知道矩阵乘和卷积神经网络中的卷积层(卷积层可以视为对 channel 维度进行的矩阵乘),都天然具有并行的特性。我们在数学意义上的矩阵乘法,每一行每一列的运算都可以独立进行,数据并行就充分的利用了这个特性,我们把数据进行平均切分,各自放在不同的设备上各自做矩阵乘法,最后可以合并起来得到完整结果。

在层内模型并行当中,我们是把每层(全连接/卷积层)的参数矩阵 W 进行切分。一种方式是按输出维度进行切分(纵切)。第二种种类是按输入维度进行切分(横切)。前者在每张卡上得到部分输出维度的对应结果;后者利用了矩阵的低秩特性(Low Rank),每张卡的结果是最终结果的低秩分量,后续须通过 AllReduce 或者 ReduceScatter 将其求和。

接下来我们在多层神经网络中应用层内模型并行——我们实现纯粹的层内模型并行,或者和数据并行搭配使用,完成混合并行。

img

上图第一行是纯数据并行。数据在一开始就被切分到各张卡上,之后不需要进行交换或信息交流,因此数据并行后接数据并行不需要进行特殊操作。

第二种纯层内模型并行。首先你需要完整样本数(batch)的输入特征“X”,最后矩阵乘出来它是完整样本数但部分输出通道数(channel)的特征“Y”,为了后续继续进行模型并行的矩阵乘法,我必须做一次 AllGather,把“Y”沿着通道(channel)收集起来,把它再变成样本数和通道数皆完整的“Y”,再与模型并行的“V”相乘。如果网络继续加深,那么每次矩阵乘结束都要进行 AllGather 操作。

第三种混合并行混合了数据并行与层内模型并行。我们还是以模型并行开始,模型并行的全连接层输出一个纵切的“Y”(即沿输出通道切分的特征 Tensor),但是我们数据并行要的是横切的“Y”(即沿样本数维度切分的特征 Tensor),应该怎么操作?在介绍 MegEngine 通信算子的时候我们提到一个转置操作叫 AllToAll,它可以直接把这个纵切的“Y”变成了横切的“Y”。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恢复数据并行了,进行一次数据并行的矩阵乘法后,我们还想进行一次模型并行的矩阵乘法,那就再做一次 AllGather,得到全部样本数且全部通道数的完整特征 Tensor。掌握了利用 AllToAll 和 AllGather 实现的“切换”以后,你就可以自己设计与训练混合并行的模型。

接下来我们举例两个应用场景。

场景一:全连接的层内模型并行

我们来进入一个具体场景,在人脸识别任务中应用全连接的层内模型并行。

img

在人脸识别任务当中,可能有百万、千万的 ID(Identity,同一个人为一个 ID),相当于要去做一个输出维度为百万/千万的分类任务,所以,最后这一层,分类的这一层 FC 层(全连接层)它可能参数特别大,比如说我们有一百万(1 million)的 ID,提取的人脸特征是一个 1024 维的向量,它们乘起来就会占用 4 个 G 显存,我们刚才提到 4G 参数的模型在实际训练中会固定占用 3 倍显存,就是 12G,一般的显卡装不下。我只能把这个全连接给放到各张卡上,如果我们有 8 张卡,每张卡就只会分到 1.5G,那么还是可以接受的。这个场景的特点是什么?就是人脸特征维度相比于我的参数矩阵其实非常小的,所以我们对数据进行通信(AllGather),它的代价要比对权重进行通信(AllReduce)它的代价小得多,所以在这个场景下特别适合做模型并行。

在模型并行下分类器 W 输出的结果 Y 的具体含义是什么?我们知道 Y 是竖着切分的,竖着这一维是样本(batch)维,就是它有多少个训练的样本,横着的这一维其实是 ID 维度,就是类别维,表示样本属于各个 ID 的概率,而模型并行下它只输出了一部分标签的概率。求损失函数的时候我们往往用交叉熵(CrossEntropy),交叉熵需要全部的类别概率。没错,利用之前我们介绍的 AllToAll 算子,我们把输出的模型并行的概率矩阵给进行 AllToAll转置,它就变回了数据并行的格式。(讲师注:实际上你并不需要进行 AllToAll,在分类任务的特殊场景下,你并不需要 AllToAll,因为通信代价很大,你可以籍由两次极低代价的通信来实现交叉熵的计算,但是这个超纲了,但不是很困难,留给大家当思考题。)

我们直接上代码。

img

整个过程中有三步,第一步是 AllGather,第二步进行矩阵乘,第三步进行 AllToAll。

那么上图框起来的这段代码是什么东西呢?我们做了这么多 reshape,什么 transpose——这叫数据重排布,我们再花 5 分钟的时间来讲一下数据重排布是什么。

img

我们 AllToAll 做完以后,得到的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要的部分数据加上全部分类的一个结果,它其实在底层的数据排布(layout)上面它不是我们期望的。上图是 1 个简化版本的例子,它的分类从 0-7 总共有 8 类,它的样本是 4 张人脸图片。经过模型并行,在卡 0 上面我们得到的输出是 0-3 类的结果,卡 1 上面得到的是 4-7 类的结果。我们做完 AllToAll 以后它变成的矩阵(0,1,2,3,10,11,12,13)并不是我们想要的,我们最后想要的就是 0,1,2,3,4,5,6,7,下面是 10-17,所以的话我们必须先做一次 reshape,沿着这个方向是最里面维 0,1,2,3 数据是连续的,我们把这外面两维(0,10,4,14)个给进行一次转置,就是转过来,最后 reshape 为想要的结果。为了以后使用方便,我简单进行了以下两个封装,上面封装叫 mp2dp,就是从模型并行变成数据并行(Data Parallelism)的一个封装,下面这个是 dp2mp,有了这两个封装以后,我们上面的前传代码就变得简单了。

场景二:组卷积模型并行

讲完了全连接,接下来我们再讲组卷积(Group Convolution),

img

Group Convolution 在我们的移动端模型上面特别常见,组卷积和普通卷积它的区别就在于组卷积相当于 K 个普通卷积。比如说你有三组,就相当于三个普通卷积,但是每个普通卷积都比自己的小,你们也可以发现这个是天然并行的,上图红色的、绿色的、黄色其实可以各自做,在不同的设备上做。

下图用之前二维的表示抽象一下卷积和组卷积的不同——组卷积的模型,它和卷积不一样,组卷积相当于一个稀疏的矩阵乘法,它不是一个稠密的的矩阵(dense matrix)。

img

数据并行情况下和普通卷积一样,我们把数据进行切分;模型并行我们可以直接按颜色把这三个组分开,我们第一块卡上做第一个组,第二块卡上做第二个组,第三块卡上做第三个组,对于每块卡来说,原本的组卷积计算都变成了普通的卷积操作。

如果我们前面是普通卷积,中间要插入一组模型并行的组卷积,我们应该怎么样从这两种数据排布之间切换?

img

很简单,我们就做一次数据重排布(即 AllToAll),由于是数据并行到模型并行,所以我们调用transpose_dp2mp。

如果我们有多个组卷积,他们连在一起,实际上我们并不需要反复地在数据和模型并行间切换,我们只需要关注头和尾。所以,我们的组卷积在前传函数里面有一个叫 is_head 和 is_tail,我们 is_head 的时候,我们做一次通信, is_tail 的时候再做一次通信,我们中间就完全不需要通信了。

img

点击此处查看下一篇文章:(下)利用 MegEngine 分布式通信算子实现复杂的并行训练

查看更多

上一篇: 分享

利用 MegEngine 分布式通信算子实现复杂的并行训练(下)

下一篇: 分享

利用 MegEngine 分布式通信算子实现复杂的并行训练(上)

相关推荐
  • 利用 MegEngine 分布式通信算子实现复杂的并行训练(上)

    2021/04/26

  • 利用 MegEngine 分布式通信算子实现复杂的并行训练(下)

    2021/04/26

  • MegEngine 11-12 双月报:新版本发布,开发者福利课程,MegEngine 使用技巧,精彩不容错过!

    2024/01/05

  • MegEngine 版本最新发布!新增支持寒武纪思元系列 AI 芯片训练和推理

    2024/01/02

  • MegEngine dataloader 新工具帮助定位性能瓶颈,快来体验吧!

    2023/12/19